刚刚结束的特价书市在北京城的春季也算是件大事,这个激动着无数读者和游人的举措,在今年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功能——“挤水”——给图书的“水价”挤水,这或许是书市举办者始料未及的事情。都说这样的书市在于让利,媒体也多关注此点,但都绝口不谈利中有多少“水”。在长达近半个月的书市中,我们看到书价的折扣以五、六折为主,最低可至二、三折。尤其是书市临近结束,书的“特价”让人吃惊:《胡适文存》原价128元,50元就可买到;《详注全唐诗》原价600元,200元卖出;“四大名著”原价680元,竟降至136元。
“挤水”不是优惠。公正地说,它是读者对目前图书“水价”抵制的结果。
市新华书店发行部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反映说:“降价特价对我们来说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。图书库房暴满,每年都要报废一大批图书。降价,对我们来说是可以缓解库存积压;对读者来说,可以有机会买到价廉的图书。”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和结局,据了解,新华书店系统进书价格折扣较高,通常都在6折左右。其原因,内中人士说“我们使用的是支票,与用现金进书比在书价上没有任何优势”。在金台路图书市场销售点上,笔者看到一套《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》,原定价690元,竟以200元特价出售。另一处专卖工具书的摊位又将此书“狂甩”为180元。从金台路图书批发市场有关人士得来的消息说:“这套书160元就能批来。”狂甩、特价的疑惑顿时冰释。这位人士还透露,“用现金进书最高超不过4折,这就是那些卖五、六折的书并不赔钱的原因。”
正是由于图书的“水价”,导致许多精明的读者,平日不买书,或是少买书,只等特价书市“疯狂一把。”一位家住海淀的购书者向笔者介绍了他的经验:“除去非买不可的书,其它的都在特价书市上去淘。”新华书店朝阳分店一位工作人员说:“原先许多在书店里的熟面孔的读者,如今只能在特价书市上碰面了。”
“书价里还有‘水’”!尽管读者们对每年春、秋两季的特价书市仍抱有一定的热情,但读者王容的一句话颇有代表性:“如今书价打了折,才能生出一点前几年的淘书感受。”有人说,许多读者或多或少显得有些刻薄,事实上,他们的这种刻薄实在是让“水价”图书逼出来的。笔者在特价书市中以4折的价钱买了一册《齐白石画集》,书上的标价是写在价签上后贴上去的:345元。过了两天又去与卖书的人员闲聊,方知该书原价170元。笔者大呼“上当”。什么4折呀,8折买下一册书。对打折书,笔者曾听到几句顺口溜:三折书捡一捡,五、六折看一看,七、八、九折慢一慢。在图书高定价低折扣的背景下,七、八、九折的确是没挤出多少“水”。特别是近两年盛行图书改价的风气,3折4折也可能蒙人。不少读者反映,目前图书市场上存在的“水价问题”,已经不是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解决的,而是一个牟取暴利的问题。自由撰稿人柳坤认为:“书价‘水利’之大,5折书也会让你有挨宰的印象。‘降价书市’也好,‘特价书市’也罢,都无非是被迫放掉了一点点‘水’而已。如果真为读者着想,您就把‘水’全挤干净。”看着柳坤手里拿的书:《殷墟书契》、《商周金文录遗》、《天禄琳琅书目》,笔者感到她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《光明日报》总编室的常联久先生说,他每次降价书市必到,是降价书市的中坚读者,他说:“每次去降价书市都牢骚满腹,可每次降价书市又都要去。不仅如此,我周围的朋友也大都如此。”和他谈起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,常先生说:“目前的书价已超出了读书人的经济承受能力,加上不少图书构思雷同、选题重复,肯定销售不畅,降价出售以保其本大概是最好的出路了。”这或许也是特价书市中大部分读者的共同感受。
这样的书市,读者所能得到的欣慰,是以便宜一点的价格买到想买的图书了。中年读者冯国度指着自己买下的一捆书告诉笔者说:“我有许多大部头书都是在这样的书市上买的,比如《汉语大词典》、《诗渊》等,价格比外面要便宜,也能从容挑选,跟人家侃起价儿来也张得开口。”
看来,书价“挤水”已成为特价书市的一道新景观。如何从被迫走向自觉,是出版社、书店、购书人三方面今后应关注的焦点。把书价里的“水”挤出来,表面上看是有利于读者,其实也有利于商家,因为只有价格合理,才能吸引住买者。真正聪明的经营者是不会总想从买方“狠捞一把”的。